Quantcast
Channel: 陳凱文 –陳凱文研究室
Browsing all 209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俾」和「畀」之別

圖:「畀」字在西周時期永盂的寫法,更像一支箭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銀行」是和製漢語?

圖:「銀行」一詞早見於明代小說《金瓶梅》 近日友人傳來一篇「おしゃれキリ教室」的文章,問我該文論點的真偽。其實,該文不少論點,都是引述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周佳榮教授2011年所撰的《香港「新語」──早期中英雙語辭典對近代中日兩國語文的影響》。然而,文中提到「銀行」一詞,也是被人誤以為屬於「漢語外來詞」或「日語借詞」,這個論點便值得商榷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閪」字考

    圖左:古代的墓葬遺址;圖右:商代我方鼎銘文 很久以前寫過一篇文章,提到港人習慣寫作「閪」的粗口,跟北方常見的粗口「屄」,讀音上差異極大,「閪」的現代粵語讀音為【hai1】,「屄」的北方官話讀音為【bī】。是故,兩個粗口應該有著不同的本字。幾經查證後,鄙人幾乎可以肯定,「閪」的本字是「溪」,跟「屄」並不一樣。然而,為何「閪」的本字是「溪」呢?這個問題,便要從「屄」的本字開始談起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从」字不是簡體字

圖:「从」和「從」字在《說文解字》的記載 早陣子寫文章,談到「撕」的字形結構,編輯把「从手斯聲」改成了「從手斯聲」。顯然,由於大陸《簡化字總表》把「从」被列入「從」的簡化字,有些人誤以為我那個「从」是簡化字或簡體字,才會特意為我「繁簡轉換」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攪」和「搞」

圖:粵語的「攪」出自上古漢語 用粵語口語講「做什麼﹖」,既可以講成「做乜?」,亦可以講成「攪乜?」,只是現在不少人都跟了北方話的寫法,寫成「搞乜?」。究竟「攪」和「搞」的本義是什麼?為何北方人又會由「攪」改用「搞」字? 其實,上古漢語已有這個「攪」字,早在《詩經‧小雅‧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寸」和「串」

圖:施琅 作家馮睎乾在《那些年,我們爆過的粗》一文中,提到他在小時候,「串」也算粗口,只有「飛仔」才說「好串」,一等良民該說「沙塵」。有讀者引用作家沈西城的《寸.老細.豬揼兜》,指「寸」字源於一間名曰「造寸」的裁縫鋪。鄙人所聽到的版本,則略有不同,又或者應該說,「寸」在粵語俗語中有兩層意思,一是「囂張」,一是「出賣」,兩個意思的出處,似乎亦不一樣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陳登真係食魚生而死?

圖:陳登生寄生蟲而死的記載,左:《三國志》,右:《後漢書》 近日,網媒《香港01》的歷史版刊登了一篇名為《吃魚生而死的三國名士》文章,聲稱三國時代的廣陵太守陳登,因為食了含有寄生蟲的魚生而亡。然而,這說法有何根據?這又是否事實真相或真相之全部呢?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也談嫦娥是誰

每逢中秋,大家都會想起「嫦娥奔月」這個神話故事,講述后羿有個妻子叫嫦娥,偷吃了西王母贈給后羿的長生不老藥,結果飛了上月亮。日前,網上有篇《嫦娥是誰》的文章,認為嫦娥同時是上古神話中的常羲,並提到「常羲與嫦娥在上古漢语裡發音相似」的論點。究竟真相是否如此?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陳雲亂噏「四口人」

日前,網上流傳了一幅普通話課本的照片,上面寫著「我家有四口人」和其普通話拼音。拍下照片的網友認為:「牲口如豬,先會用『口』呢個量詞」,又認為將「口」套係人上面的用法,「可能係『現代規範漢語』嘅標準,「與以往華人使用中文既習慣大相逕庭」,小朋友學了這一套,「久而久之就人畜不分」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凉」不是「涼」的簡體

圖:「凉」字在《洪武正韻牋》中的解釋 近日,立場博客Pazu 薯伯伯撰寫《繁簡之別》一文,將「凉」、「够」和「籼」視作大陸的簡化字,這個說法是錯的。事實上,大陸將「凉」、「够」和「籼」字列作官方寫法,源於1955年推出的《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》,同時將「涼」、「夠」和「秈」列作異體字,跟大陸漢字簡化毫無關係。那麼,為何會出現「凉」、「够」和「籼」這三隻字的寫法呢?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一石」的「石」點讀?

圖:古人的權 近日,友人胡煒權在其facebook專頁《戦国史コラム》談到,日本古代容量單位的「石」譯成漢語時,讀音應該讀成什麼的問題,同時談到「石」在漢語中應該怎樣讀。因為某些人認為,「石」字作為度量衡單位時,應該讀成【都濫切】的【擔】音,讀成「石」字的本來讀音【常隻切】的【石】音,則為誤讀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無厘頭的《小學生常用字詞表》

圖:《小學生常用字詞表》裡的「真」、「青」和「卻」字 早前,網上出現了一場「舌」字寫法的爭論,因為「舌」字在香港教育局《小學生常用字詞表》裡,寫法乃是「从干从口」,跟坊間慣常的「从千从口」有別。兩種寫法的誕生成因,鄙人過去已曾撰文談論,在此不贅。說起這個《常用字詞表》,其實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,便是:寫法準則其實怎樣釐定呢?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禮賢」和「下士」

  近日,有意參加立法會補選的范國威,在網上刊登招募義工的廣告。廣告中,他用了「禮賢下士」這個成語,友人問我是否有問題,遂撰此文。 愚見認為,范國威或其網頁管理團隊,似乎並不知道「禮賢下士」的真正意思。其實,「禮賢下士」是由「禮賢」和「下士」兩個詞語合組而成,所謂「禮賢」者,禮遇賢者的縮略詞,在嵇康的《管蔡論》中,便有「非以情親而相私也。乃所以崇德禮賢」一說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福」字不能倒貼?

在家貼揮春,是農曆新年的風俗,當中不少人都會將「福」字倒貼,取其「福到」的寓意。然而,大陸民俗學家王作楫接受訪問時指出,「福」字不能倒貼,將「福」倒貼是「福倒(即將福倒掉)」的意思,並聲言「這是絕對的原則性錯誤」。王作楫指出,倒貼的「福」字,只貼在垃圾桶、水桶等器具上,因為垃圾代表着災害和貧窮,過去人們就把垃圾稱為「扔災」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嚿」字考

圖:《說文解字》中的「丩」字 「嚿」是粵語自造字,量詞,用法跟跟「團」和「塊」接近,例如「一嚿雲」、「一嚿叉燒」,將東西捏在一團,則會說成「揸埋一嚿」;說話斷續不清,則會說成「講嘢一嚿嚿」。那麼,「嚿」的本字究竟是什麼呢?( 注:本文所指的「本字」,只是指「嚿」的本來寫法,並無鼓勵人們重用本字之意 )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不馬虎的古德明

圖:今日流行版本的《靜夜思》,始見自明代《唐詩選》,非清代《唐詩三百首》 近日,專欄作家古德明撰文,談起了唐代詩人李白的《靜夜思》,其內容卻有值得商榷之處,遂撰此文論析之。 為免斷章取義,以下為他的原文節錄: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曾鈺成亂解「慈」字

圖:中山王圓壺裡的「慈」字 日前,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在AM730的【字言字語】節目中,解釋「慈」字的字義,當中部份解說有誤,遂撰此文補遺之。...

View Article
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右」字有什麼意思?

圖:大盂鼎的「又」字 近日,沈旭暉教授(或其facebook admin)在社交平台撰文,談到「右」的意思,引述完英文字典的解釋後,卻似乎仍未準確地解釋「右」字的字義,以及「右」字為何這樣寫,遂撰此文論析之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點解沙田英譯是Sha Tin?

圖:「沙」字在衛三畏《英華分韻撮要》的譯音 Facebook專頁「大學中文」最近寫了一篇文,解釋「沙田」的英文音譯為何是”Sha Tin”而不是”Sa Tin”,是源於粵語在十九世紀的百多年前,分別有着<s> /s/和<sh>/ʃ/兩個聲母。友人問鄙人此說是否為真,遂撰此文一說。...

View Article

Image may be NSFW.
Clik here to view.

「搞掂」本字考

圖:「橫扂」在《一切經音義》的解釋 在粵語口語中,觸碰曰「掂」,音【dim1】,讀若【掂】。你叫人不要觸碰自己,便會說成「唔好掂我」。據考,明代梅膺祚所編的《字彙》曰:「掂,丁廉切,手掂也」,《西遊記》第八十四回〈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〉中,孫悟空「將金箍棒取在手中,掂一掂,幌一幌」,這個「掂」字便是跟粵語一樣,是「觸碰」之意。...

View Article
Browsing all 209 articles
Browse latest View li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