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陳凱文 –陳凱文研究室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9

陳雲亂噏「四口人」

$
0
0


日前,網上流傳了一幅普通話課本的照片,上面寫著「我家有四口人」和其普通話拼音。拍下照片的網友認為:「牲口如豬,先會用『口』呢個量詞」,又認為將「口」套係人上面的用法,「可能係『現代規範漢語』嘅標準,「與以往華人使用中文既習慣大相逕庭」,小朋友學了這一套,「久而久之就人畜不分」。


及後,綽號「國師」的本土派作家陳雲,亦在網上談及此事。據他所說,「我家有四口人」是北方土話,「不幸地被接受為現代白話」。不同的是,他不認為只有牲口才會用上「口」這個量詞,而是「可以用於人,但多用於危急、死亡的情況。用「口」來稱呼人,是帶有貶義的集體化稱呼」。究竟事實又是否如此呢?

其實,若要說到古文的話,「口」除了可用作動物或死物的量詞,如:「兩口豬」、「一口大炮」之外,也一直可用作人的量詞,如《漢書‧地理志》裡的人口紀錄,均是寫成「口二十三萬五千五百六十」,用現代漢語來講,多數會寫成「二十三萬五千五百六十人」。古人也不會因此人畜不分,當成是「二十三萬五千五百六十口豬」。

時至今日,現代漢語仍保留「一家四口」、「三口之家」的說法,既非「用於危急、死亡的情況」,亦不含「貶義」。由此可見,「口」字本身可以作為人的替代詞,「一口人」的寫法其實略嫌累贅,寫成「我家有四口」即可,將累贅說成什麼人畜不分,便有點可笑了。
另一方面,即使現代人用上「四口__」的寫法,不一定只能用來說「四口豬」,還能寫成「四口子」的,句子寫成「我家有四口子」,便肯定沒問題了。事實上,「四口子」的用法,香港《蘋果日報》過去也曾使用,如《四口子赤裸上街求助》,相信沒人會因此聲稱「四口子」人畜不分吧?

最後,「四口人」這個用法,雖然現在香港較少人用,但大家翻閱明清兩代的白話小說裡,自會發現此用法其來有自。如明代中葉成書、四大奇書之一的《金瓶梅》第三回《定挨光王婆受賄 設圈套浪子私挑》裡,西門慶道:「休說!我先妻若在時,卻不恁的家無主,屋到豎。如今身邊枉自有三五七口人吃飯,都不管事」。

此外,清代曹雪芹所撰、四大名著之一的《紅樓夢》第六回《賈寶玉初試雲雨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》裡,則有着「且說榮府中合算起來,從上至下也有三百餘口人,一天也有一二十件事,竟如亂麻一般,沒個頭緒可作綱領」的寫法。陳雲好歹做過嶺南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,沒理由連《金瓶梅》和《紅樓夢》也未看過吧?如若看過,還要信口開河,豈非誤人子弟乎?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9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