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﹕徐永昌代表中華民國政府接受日本投降
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七十週年,大陸政府因此而宣佈今年9月3日的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放假一天,特區政府也在同日建議該日列作特別假期,並向立法會提交《特別假期(2015年9月3日)條例草案》。此舉一出,網絡上便出現非議,亦有言論聲稱9月3日放假是「跟足大陸」,說得好像9月3日放假有問題一樣。有鑒於此,鄙生特撰此文,解釋為何要將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定在9月3日。
事實上而言,最初將將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定在9月3日的,其實是當時還未遷臺的民國政府。此外,中共奪得政權後,最初並不是把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定在9月3日,而是在1951年才把日期改回去的。換言之,香港把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定在9月3日,不能說是跟隨大陸,而是跟隨民國政府在1945年時定下的規矩。
大家或者會問﹕為何要將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定在9月3日呢﹖因為日本政府是在1945年9月2日正式向盟軍簽訂降伏文書的,當時接受日本正式投降的中國代表,乃是中華民國將領徐永昌。(見圖)在日本正式投降的翌日,即9月3日,中華民國政府隨即宣佈放假三天,並規定每年的9月3日為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。國民政府遷臺後,仍繼續保留此傳統,直到1955年才將此日定為「軍人節」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中共奪得政權初期,並不是把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定在9月3日的。1949年12月23日,大陸剛成立的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」制定了《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》,將8月15日定為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。直到1951年8月13日,政務院才將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改為9月3日﹕「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,曾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。查日本實行投降,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字於投降條約以后。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9月3日。」(參考連結)
在特區政府取消「香港重光日」多年,現屆政府又時常向大陸獻媚的情況下,忽然建議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放假一天,引來非議和揣測,絕對是可以理解的。不過,有些歷史事實我們不應該搞混,將9月3日定為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,查實是1945年時民國政府定下來的規矩,倒是大陸政府成立初期「擺了烏龍」,發現有錯後才把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改回9月3日。
是故,把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定作9月3日,有其歷史意義,這不但標誌著中國的抗戰勝利,也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盟軍勝利結束。愚見認為,即便中國將來中共倒台也好、變成民主政府也好,9月3日作為紀念先烈的日子,也應該維持下去。
另一個令人費解的地方,是852郵報的劉細良先生近日撰文,拿何應欽的話質疑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為何不是九月九日,還聲稱當時南京政府接受日本「支那派遣軍」總司令岡村寧次投降,才是「日本向中國投降,不是向盟軍投降」。大家需要知道,9月2日所簽的是代表日本天皇、日本政府和當時日本帝國大本營的降伏文書,而當時的徐永昌將軍,乃是代表中華民國政府接受日本的正式投降。岡村寧次只是當時日本陸軍的其中一隊總軍(army group)的司令,他的投降是因為天皇已經正式投降,然後服從帝國政府命令。
一個投降是代表國家元首,一個是連代表海陸空三軍都不夠格的陸軍總軍司令,兩者級別差天共地,劉細良先生還好意思拿來比較﹖何應欽這種蠢蛋不懂分,但劉細良先生好歹乃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歷史系畢業生,又有可能不懂分﹖還好當時蔣中正沒那麼笨,否則鬧出國際笑話就不太好了。
![](http://pixel.wp.com/b.gif?host=jonathanovsky.wordpress.com&blog=27614458&post=696&subd=jonathanovsky&ref=&feed=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