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陳凱文 –陳凱文研究室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9

「乖孩子」不是好東西

$
0
0

乖
在網上的一個討論中,有網友概嘆香港某些家長經常讚揚和要求自己的孩子「聽話」,又提到「我們掛在口邊的『乖』,就包含聽話」。的而且確,現在我們口中的「乖」,猶如「聽話」的同義詞,查實這個「乖」字所蘊含的意思,卻不是純粹「聽話」這麼簡單。更多人不知道的是,「乖」的本義非但不解作「聽話」,而是「離經背道」的意思,由「離經背道」變成現代口語中的「乖」,則有着一段曲折離奇的演變歷程。

「乖」≠「聽話」?
其實從「乖」字的字形結構中,我們便可看到它的本義絕非「循規蹈矩」。「乖」的本字寫法為「𦮃」,東漢許慎的《說文解字》曰:「𦮃,戾也,从𦫳而𠔁;𠔁,古文別」,究竟是形聲還是會意字,卻說不準,因為這個「𦫳」字,讀音跟「乖」同,意思是羊角,象形字,看來這字既是形符,又是聲符,現在變成了「千」是隸定時譌變的結果。
乖,說文解字
圖:「乖」字在《說文解字》的解釋

至於這個「𠔁」字,如《說文》所言,便是「別」的古字,从重八,而「」字的本義查實便是分別,「象分別相背之形」,後來才被用作數字「8」的意思。段玉裁在注譯中有一句誤寫作「兆」,台灣的《小學堂》網站照抄無誤,實情是从「𠔁」不从「兆」。現在的「乖」字「𠔁」改從「北」,可能性則有二:一是隸定時出現譌變,一是用同義詞替代。其實「」字的本義便是「背」,也是「象分別相背之形」,所以「背」字也从北,後來或者因堪輿學的關係,愛將南定為面向之地,遂將背向之地稱作「北」。因此,「北」字本身在《說文解字》的解說中就是「𦮃」,也說明了「乖」字改从「北」,應該是同義詞替代。

解釋完「乖」字的字形結構後,大家自然明白它的本義,查實是指「離經背道」,而事實上,漢字中不少由「乖」字構成的詞語,都是指一個人離經背道的,如「乖離」、「乖張」、「乖戾」。由此可見,「乖」字的本義跟現在大家對該字的理解,絕對是南轅北轍。

「乖」=「聽話」?
那麼,究竟這個「乖」字為何會由「離經背道」變成了「聽話」呢?事實上,說一個孩子「乖」,又是否單純代表說他「聽話」呢?這一切,便要從「乖巧」這個詞語說起。

其實,「乖巧」一詞的意思是指這孩子聰明、機靈、善於應變,它的反義詞查實是「魯鈍」,後來口語將「乖巧」簡化成「乖」,「魯鈍」簡化「鈍」。「乖」的真正含義絕非說一個孩子禀性良善單純,反而是暗示這孩子生性有點狡猾,善於審事度勢,懂得討人歡心,在適當時候「賣乖」。

是故,「乖孩子」和「鈍胎」的分別,不在於他們是否循規蹈矩,而是他們懂否審事度勢,「乖孩子」的所謂「聽話」,是「聽得懂對方說的話」,知道在什麼場合做什麼的事,懂得怎樣頑皮而不被家長察覺。相比底下,「鈍胎」可能更聽話,更循規蹈矩,但卻像頭四方木,然後被「乖孩子」欺負。

香港有一句俗語,「寧生敗家仔,莫生蠢鈍兒」,上一代家長時常強調你要做個「乖孩子」,很多人誤解成純粹的「聽話」,或者將「聽話」誤解成順從。查實,蠱惑才是「乖」的本質,識事務、識刷鞋、識陽逢陰違,識鑽空子,懂得將自己打扮成一個好人,這才是「乖」背後的核心價值。「乖」字背後的意識形態,查實是徹頭徹尾的虛偽和機會主義。

結語
從某程度來說,「聽話」未必最可怕,「聽話」可能只是為社會培育一大批順民,反而不斷強調的「乖」,才是最可怕的事。當一個社會不以陽逢陰違、苟且鑽營、趨炎附勢為耻,反而被人嘉許稱讚,然後不斷強調「中中直直終須乞食」之時,其最終結果,便是滿街都是假道學、偽君子。

有些人總愛說香港有什麼核心價值,或者擁抱什麼意識形態,殘酷的真相卻可能是,「乖」才是不少港人一直鼓吹的做人哲學。當你不斷一大堆雜誌將所謂的「世界仔」打扮成人生嬴家,不斷看到人們炒股票炒到不亦樂乎,一次又一次見到這社會炒樓炒到貧富大眾叫苦連天,一邊有人狠批自由行水貨活動影響生活,另一邊i-phone推出新機便跑去炒埋一份之時,你還不明白這種「乖」的價值觀有多可怕嗎?

值得一提的是,大家有想過建制派中人為何如此惹人討厭?歸根究底,便是我們察覺到他們的「乖」,你認為大陸政府知道否?如果知道,為何還將這幫人居於廟堂之上?嗚呼,每當想到箇中原委,不禁悲從中來也。
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9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