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公民黨後,特首梁振英主動約晤民主黨,並在本週二跟民主黨六名立法會議員會面一小時,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也有出席。今次會面原定是半小時,最後會面時間卻增至一小時。會後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回答記者提問,形容是次會面「沒有甚麼反感,大家都好坦率去傾」。
這次會面,表面上平平無奇,也未有什麼實質進展,但CY過去跟泛民之間劍拔弩張,更有傳聞指他曾要求所有高官杯葛今年的民主黨黨慶。如今,CY忽然間主動提出和解,做法實在極不尋常,也因此引來各方的種種猜測。
大家或者會問:CY為何忽然向泛民釋出善意?有人會將近期CY位子不穩的傳言,跟近期的政府「破冰」舉動連繫在一起。有這種說法,實乃意料中事,但邏輯上卻說不通:若CY已經位子不保,現在跟泛民關係解凍,也是無濟於事,反而更易引起北京猜疑。
另一種說法,便是將今次會面,跟他有意尋求連任的傳聞連在一起:為了將來能夠順利連任,於是跟泛民關係解凍,减輕他們的倒梁壓力。這種猜測比較靠譜,CY希望連任,更是司馬昭之心,路人皆見。不過問題又回來了,若他當初有心尋求連任,而泛民倒梁又會對他的連任構成威脅,上任之初他為何又要針鋒相對,要弄到關係這麼僵才打算化解?除此之外,CY又怎有可能不顧及北京的看法,擅自跟泛民提出和解嗎?因此,是次會面,極有可能隱含了一些重要的政治訊息:港府甚至北京方面,暫時不把泛民視作「首要矛盾」,因而暫時緩和一下他們跟主流泛民之間的緊張關係。
談到「首要矛盾」一詞,便必須先解釋一下中共的意識形態。雖然大陸開始改革開放後,社會跟資本主義越來越沒有分別,但中共還是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,其管治思維仍受此影響。是故,大陸一直喜歡以「矛盾」這概念解釋政治和社會現象。在政治層面,他們會把問題的性質分成「敵我矛盾」和「人民內部矛盾」,又會以問題的嚴重性,分為「首要矛盾」和「次要矛盾」。
從大陸在香港回歸以來的言行中,我們可以預料,中共一直將泛民定性為「敵我矛盾」。簡而言之,便是北京認定泛民要跟自己爭奪香港的實質管治權。之前的普選爭議,由於有機會影響到北京的實質治港權,而泛民又有意以公民抗命逼北京讓步,所以他們將此定性為「首要矛盾」。然而,上年的佔領運動以失敗告終,泛民某程度上也因此傷了元氣;加上政府的政改方案又遭到否決,2017年特首將繼續沿用現有的選委會方式選出,泛民暫時對北京並不構成實質威脅。既然不是「首要矛盾」,北京自然用回她一貫的統戰策略,「拉一派打一派」。
大家若有留意,CY今次只是主動約晤温和民主派,並無約晤泛民內的激進政黨,更無約晤幾位立場傾向本土派的議員。畢竟,温和泛民除了普選問題南轅北轍外,部分經濟和民生主張,其實都甚具建設性。若港府聆聽甚至採納他們的主張,除了能緩和關係外,還有助解決香港現時的經濟及民生問題。至於激進派和本土派,先不論北京是否在玩「拉攏一大片,打擊一小片」,對方的強硬立場和票源,也令他們不太可能跟政府「有偈傾」。
那麼,現時北京眼裡的「首要矛盾」究竟是甚麼?或許,這才是我們最值得關注的問題。從現時的政治態勢來看,可能性有兩個:(1)構成香港現時經濟及民生問題的矛盾;(2)建制派一直存在的內部矛盾。這兩個矛盾可能同時存在,也可能需要同時解決。至於這兩個矛盾的具體內容是什麼,鄙生將會另撰一文評析之。
![](http://pixel.wp.com/b.gif?host=jonathanovsky.wordpress.com&blog=27614458&post=746&subd=jonathanovsky&ref=&feed=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