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陳凱文 –陳凱文研究室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9

杜甫個「甫」字點讀?

$
0
0

近日,有朋友重提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的發言中,將杜甫的「甫」字讀成【pou2】的【脯】音,並認為對方「讀錯」。由於當今的粵人,見到「甫」字讀作【fu2】的【斧】音,自然想當然地覺得葉劉「讀錯」,實在不足為奇。


然而,不論粵語還是普通話,「甫」字查實是多音字。「甫」字在部分情況之下,並不會讀成【fu2】的【斧】音。例如:中文詞語的「甫一」,意思是剛剛,普通話的「甫」字要讀【pǔ】,粵語則會讀成【pou2】的【脯】音,今人多讀成【pou4】的【蒲】音,相信這是來自粵語常見的變調現象。
又例如:徐小明的《青春痘》一曲,那一句:「就算走出街,亦會威足兩甫路」,那裡的「甫」,是清代廣州的路程單位,等於十里,粵人也不會讀成【fu2】的【斧】音,今人則多讀【pou3 】的【鋪】音。

那麼,為何「甫」字出現不同的讀音呢?究其因由,是「甫」字本來的聲母,是三十六字母中的幫母。「甫」字在北宋《廣韻》中的反切,是【方矩切】,當中反切上字的【】,當時是劃入幫母字,擬音為【p】。南北朝的《玉篇》,反切是【方禹切】,也是幫母字。粵語保留了幫母的聲母【p】,韻母的【u】則變為【ou】,便成了【pou2】的【脯】,或【pou3 】的【鋪】音。

直至元代的《中原音韻》及之後,「甫」字的聲母出現音變的記載,由幫母的【p】變成了非母的【f】,這裡涉及一個音韻學原理,叫古無輕脣音,鄙人過去曾撰文講解,在此不贅。換言之,今人較常用的另一個讀音,是聲母幫母的【p】變成了非母的【f】,韻母的【u】,因而變成了【fu2】的【斧】音。

換而言之,「甫」字讀【pou2】的【脯】音,不是對錯之別,而是粵語讀音演變出來的不同讀音。相信葉劉很可能是小時候讀書時,她的老師用了【脯】音來讀杜甫的「甫」字,她便跟著使用了,正如人稱「蕭才子」的蕭若元提到杜甫時,也會強調杜甫的「甫」字,既可讀【fu2】的【斧】音,又可讀【pou2】的【脯】音一樣。

不過,我們幾乎可以肯定,杜甫在世的唐代,非母的【f】音可能還未出現,否則北宋的《廣韻》也不會把甫劃入幫母的【p】。即是說,如果你問杜甫本人的話,他有可能說你讀【fu2】的【斧】音是讀錯,多過是葉劉讀錯呢?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9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