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陳凱文 –陳凱文研究室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9

「搞掂」本字考

$
0
0


圖:「橫扂」在《一切經音義》的解釋

在粵語口語中,觸碰曰「掂」,音【dim1】,讀若【掂】。你叫人不要觸碰自己,便會說成「唔好掂我」。據考,明代梅膺祚所編的《字彙》曰:「掂,丁廉切,手掂也」,《西遊記》第八十四回〈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〉中,孫悟空「將金箍棒取在手中,掂一掂,幌一幌」,這個「掂」字便是跟粵語一樣,是「觸碰」之意。

「掂」在北方話裡,則跟「敁」字通假,意思是「以手稱物」,粵語則很少用。《康熙字典》曰:「按集韻以手稱物曰敁挅。敁音丁兼切,或作玷。此改爲掂俗字,無攷」。中文有「掂量」一詞,本字寫法似乎應作「敁量」,意思跟「衡量」同義,引伸義為「斟酌」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今人用粵語行文時,都會將「辦妥」寫成「攪掂」或「搞掂」,讀音則是【gaau2 dim6】。這寫法相信是近音通假,「搞掂」的「掂」,似乎另有本字。

粵語另一個口語也有用上讀作【dim6】的「掂」字,這便是「橫掂」【音:waang4 dim6】說起。粵語的「橫掂」,意思是反正,跟詞語「橫豎」一樣,而在佛教典籍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》卷第三十〈造大寺過限學處第二十〉裡,則寫作「橫扂」。

唐代釋慧琳所著的佛經訓詁書《一切經音義》的解釋:「扂,恬玷反,《韻英》云:所以止扉也。小關也」。宋代《集韻》則曰:「戶牡也。或作𠂼」,「戶牡」即門鑰,所以「扂」即是門鑰。唐代韓愈《進學解》中提到的「椳闑扂楔,各得其宜」,則是四種門閂設施,「椳」是指承托門閂的臼狀物,闑是豎在大門中央的木橛,「扂」是門鑰,楔是門楔,門檻兩端靠門框豎立的短木。

故,「搞掂」的本字應為「攪扂」,本義是把門關好,引伸義為辦妥,所以粵語又會用「扂」來稱讚辦得好的事情。當然,時至今日,大家已習慣用近音字的「掂」代「扂」,正如用「搞」替代「攪」一樣,可算是約定俗成,沒必要刻意用回本字。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9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