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陳凱文 –陳凱文研究室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9

張子強個名含「玄機」?

$
0
0


圖:信報《中英名字神奇呼應》的內容截圖 (source: Ivan Li 李聲揚 – 華麗后台)

近日,在網上看到一篇信報財經版的奇文,名叫《中英名字神奇呼應》,作者黎漢偉。該文聲稱大賊張子強的中英名字,所蘊含的各種「玄機」。報紙財經版出現這類穿鑿附會的玄學性質文章,本來不值一哂,可是該文拆解中文的「強」字,以及「張」字英文譯名的”Cheung”時,存在着不少文字學和語言學謬誤,遂撰此文說明之。


「強」和「强」

首先,文章談到「強」字時,聲稱「強去虫後變弘,廣大也,弘字裏的厶,古私字」,基本上是胡亂拆解。其實,今日大家常用「強」字,本義根本不是有力,而是蛀米的穀牛,故《說文解字》曰:「強,蚚也」。代表「有力」的本字是「彊」,會意形聲字,「弓」為守護疆界的弓箭,「畺」則是疆的本字,後人拿了「強」跟「彊」通假,故清代段玉裁在《說文》注:「叚借爲彊弱之彊」。


圖:「强」在說文解字的解釋

此外,大陸慣用的「强」字,其實是才古寫,香港慣用的「強」,把「虽」上面的「口」簡化為「厶」,反而是簡體字。所以南唐訓詁學家徐鍇曰:「弘與强聲不相近,秦刻石文从口。疑从籒文省」。作者即使要拿「強」字穿鑿時,請不要忘記,張子強在大陸的出生,他的大陸身份證明文件,本來是用「强」字的,什麼「去虫後變弘」、「厶」是「古私字」,這種拆字法對張子強來講,根本不適用。

Cheung的正確讀音

其次,文章聲稱「Cheung在香港粵語的發音是槍」,又是大謬。其實,港府所發明的粵語拼音系統,跟威妥瑪拼音一樣,均是使用左單引號「’」表示送氣,不送氣音一般不加特別的記號。因此,「張」是知母字,不送氣音,港府粵拼便譯成“Cheung”,讀音應該跟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(粵拼)的【zoeng1】一樣。



圖:在1898年的《Report by Mr. Stewart Lockhart on the Extension of the Colony of Hongkong》中,可看到港府文件用 “Ch’eung” 表示送氣音。

至於「槍」,則是清母字,送氣音,港府粵拼本應譯成“Ch’eung”,正如鄙人姓氏的「陳」,正確的政府粵拼音應是“Ch’an”而非“Chan”。現在的人見到cheung一律當成送氣音,原因是大家把它當作英文來讀,加上政府的文件,一直習慣沒把拼音的附加符號打上去,使大家根本不知“Ch”不應讀成送氣音。

說到港府的粵語拼音系統,也順道談談大埔的英文譯名”Tai Po”,大部分港人乃至港鐵,其實都讀錯了發音。由於「大」和「埔」都是不送氣音,所以譯成“Tai Po”時,當中的“T”和“P”均不送氣,讀出來應該是【DaI’ boʊ】,今人所錯讀的【TaI’ poʊ】,用港府粵拼標示的話,則是寫成T’ai P’o。由此可見,作者黎漢偉根本不熟悉港英時代所建立的粵拼系統,才會鬧出「Cheung在香港粵語的發音是槍」的笑話。

 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9

Trending Articles